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参政信息
我会会员秦东魁防治荒漠化的新论被多家媒体报道
2017-09-14 10:44:38


    9月9日防治荒漠化,民间组织在行动国际论坛在鄂尔多斯召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全球环境研究所等来自全球五大洲20多个国际组织代表和映客等国内近百家民间组织、企业界的代表踊跃参会。此次国际民间组织论坛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的重要边会,以防治荒漠化,民间组织在行动”为主题,由中国绿化基金会牵头主办,利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的国际舞台,展示各国民间组织和民间力量在防治荒漠化中所取得的成果,表彰优秀企业在过去对环保公益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民进会员、宝鸡市政协委员秦东魁作为中国绿化基金会理事受邀了参加本次大会,他的防治荒漠化的新论得到人民日报的认可及公开报道,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质量新闻网、法制网、光明网、求是网、新浪网等媒体转载。

    下面是9月1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他的新论《贡献防治荒漠化的中国方案》:

    中国走过的道路证明,防治荒漠化是一项“全民工程”。既要想方设法最广泛地动员群众,又要注重荒漠化治理技术创新应用。

    “防治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日前,《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高级别会议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致信祝贺,传递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追求,更向世界展示中国防治荒漠化的决心和理念。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防治荒漠化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山西右玉县十几任县委书记坚持一张绿化蓝图绘到底,将这个曾是风沙肆虐、不宜人居的“不毛之地”改造成了“塞上绿洲”。河北塞罕坝一代代务林人薪火相传,55年矢志不移,在这片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僻苦寒之地,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可以说,防治荒漠化,中国不仅有决心有理念,更有行动和成效。

    中国防治荒漠化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政府、科技机构、企业、公众等不同层次行为主体的共同参与。荒漠化的治理不仅仅需要各国政府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位地球村“村民”的合作和改变,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力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治在后,防在先。如果都认为环保和自己没关系,自然资源可以无尽索取,心灵的“荒漠化”就会导致现实中的荒漠化。只有当我们真正学会关爱地球母亲,以感恩和敬畏的心去面对自然,才能真正把环保意识落实进生活的点点滴滴。丢掉“环保与我无关”的冷漠思想,积极加入绿色生活大军,减少资源的浪费,就能为荒漠化治理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每个人都渴望一个鸟语花香、五彩绚烂的家园,可自然的荒漠化正让我们的家园变得苍白荒芜。其实,荒漠化影响所及,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在“环保与我有关”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之后,更应思考的是,如何让大家都能参与到环保中来?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让环保变得时尚。比如,在购物时,用时尚环保购物袋代替塑料袋;在餐馆用餐,积极加入“光盘族”;在日常生活中,穿上带有现代风格的环保文化衫,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媒体传递绿色理念。这些行为方式既时尚又环保,能够让人在潜移默化中为环保贡献力量,愉快地为“荒漠化”防治作贡献。

    同时,防治荒漠化还可以采取更为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治理艺术。比如运用卫星数据来观测荒漠气候状态,实时监控荒漠化程度,做到统筹布局;建立各地网络环保留言箱,组建专业环保团队进行实地考察,对可行建议进行摘选和应用。荒漠化治理的科技化程度,很大程度直接决定治理的效果,而且具有科技含量的防治荒漠化方案,也更能引起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

    中国走过的道路证明,防治荒漠化是一项“全民工程”。既要想方设法最广泛地动员群众,发动科技力量、企业力量、社会力量,又要注重荒漠化治理技术创新应用,将系统思维纳入荒漠化治理领域,从区域产业发展和治沙协同角度探索区域性治沙模式,把尖端科技与优化治理结合起来,形成防治荒漠化的合力。

    “坚持生态优先、预防为主,坚定信心,面向未来,制定广泛合作、目标明确的公约新战略框架,共同推进全球荒漠生态系统治理,让荒漠造福人类”。中国防治荒漠化的成效,贡献给世界的不仅是有形的生态建设成果,更是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编  稿:同咏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