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调研文章
强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 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09-10-07 08:00:00


 ——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

民进宝鸡市委员会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整合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收到了明显成效。一是学校布局趋于合理。目前,全市共撤并初中18所、小学529所,建成寄宿制学校236所,除陇县和麟游县外,其他县区均已全部取消了农村小学复式班。二是规模效益初步显现。全市初中规模基本稳定在每校1000名左右学生,小学校均规模增加了33人。三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各学校普遍开展了校园绿化美化活动,寄宿制学校还配套完善了食宿、供暖、卫浴等生活服务设施,师生学习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四是师资力量配置得到优化。学校规模逐步扩大,分散的师资力量得到有效整合,教学教研活动更加广泛,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空间扩大,教师竞争意识、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不断增强。五是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随着设施配备的完善和师资力量的充裕,撤并后的学校都能按照国家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体、音、美、计算机等薄弱学科教学得到加强,特别是素质教育的不断跟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明素质等全面提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随着农村学龄人口下降和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规划科学论证不够。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存在对未来适龄儿童就学人数发展趋势欠缺通盘考虑,致使刚建设没几年的学校就出现无人就学的局面,造成大量优质教育资源的闲置浪费。比照省上和教育部规定的办学规模标准要求,我市农村偏远地区还有35个教学点需要撤并。二是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建成寄宿制学校之后,除食堂、宿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备需要大量资金外,学校维持基本运行的水电费、供暖费、生活服务方面的劳务费等开支大幅增长,办学成本剧增,而现有国家公费标准没有考虑寄宿制学校的实际情况,仍与普通学校等同,导致学校经费异常紧张,影响学校健康运行。三是管理人员编制缺乏,教师结构不合理。随着布局调整力度的加大,学校越撤越少,随着学生不断减少,教师基本处于饱和的状态。若不补充新教师,学校面临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年教师偏多,知识老化等问题;若增加新教师,又会面临超编问题。同时,实行寄宿制后,学校生活服务方面的工作量剧增,教学辅助和工勤人员的需求量增加,而此类人员不在国家定编之列,学校无法配备专职保育员。另外,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大多没有落实。四是学校管理中存在新问题。实行寄宿制后,学生学习、生活、娱乐、锻炼都在校园内进行,给学校管理增加了难度,尤其是学生食宿和往返学校途中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这些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超前谋划,科学制定我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
一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将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放在整个教育工作中通盘考虑,从教育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出发,充分考虑人口高峰期需求和高峰过后生源减少的实际,充分考虑新课程改革和推进教育现代化需要,合理规划设计建设标准,力求达到现代、科学,做到“一张图纸画到底,三五十年不落后”。二要坚持学校建设及设施配备标准,又要能满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教育发展需要,绝不能因为资金不足等原因而降低建设标准。三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改扩建为主,尽可能少布新点,有序撤并位置偏僻、规模较小、生源稀少、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的学校(教学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投入。
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中义务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增加对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入,市政府应建立确保与中央、省共同分担的教育经费比例的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一是用好上级资金。在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危房改造资金、希望工程资金及各级教育专项资金捆绑使用基础上,积极申请上级财政部门加大对寄宿制学校建设的资金投入。二是本级财政从教育转移支付中单列建设经费。建议市政府仿效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用于教育危房改造资金模式,从市财政转移支付中单列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做到封闭运行、专项调度、专款专用,切实保证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稳定。三是要为教育安排一定的公用经费。寄宿制学校建设带来的不利因素,使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难度增大,任务加重,收入紧缩,支出高涨。市政府应为教育安排专门公用经费,以便维持正常运转。
三、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一是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加大寄宿制学校教师调配力度,充实师资力量。市政府应建立健全鼓励城镇教师、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和特设教师岗位等制度,适当提高寄宿制学校教师待遇,为寄宿制学校配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力量。二是尽快解决寄宿制学校教辅人员的定编问题。建议市政府对寄宿制学校放开教辅人员的编制限定,将教辅人员编制单列下放,不列入学校整体的师生比计算中。同时对教辅人员的待遇予以保障,确保他们安于工作、恪尽职守,使寄宿学生卫生、营养、安全等得到保障。三是加强农村学校在岗教师的培训力度。培训对象不再仅限于骨干教师,内容也不仅限于新课程,要做到全员、全方位、长时间、高频次培训。
四、强化内部管理,促进寄宿制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市政府应尽快出台《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和《寄宿制学校评价考核体系》,并根据管理办法和评价考核要求,建立健全学校安全、教学、卫生和学生生活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校舍安全、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交通安全等各种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切实解决好寄宿学生安全问题。二是指导教育、卫生、劳动等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对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其业务技能和管理服务水平。三是督促县区加大投入,为学校食堂添加必需的卫生设施,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工作,加强传染病防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四是在各学校建立低段学生上学、放学护送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可实行校车接送制度。同时,要和交通部门联系,加大对学校周边地区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力度,确保学生乘车安全。
                                                                            (编  辑:同咏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