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调研文章
抢抓机遇 再添措施 全面推进我市基础教育现代化
2011-02-02 16:44:34


 ——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

民进宝鸡市委员会
 近年来,我市围绕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积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主线,以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为抓手,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管理,推动了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取得新成效;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新增强;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但是我市教育对宝鸡率先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还没有完全充分释放出来,要率先在全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基础教育还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具体目标、实施细则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等,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基础教育现代化还只停留在概念上、层面上。二是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实现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教育还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学校布局调整压力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高价”学校和“贵族”学校问题突出,特别是学前教育未纳入普及,发展相对薄弱,公办幼儿园资源紧缺,民办幼儿园费用偏高,入园贵、入园难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学校硬件设施亟待改善。部分学校内部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教学仪器设备缺乏,图书馆藏书数量达不到规定要求,课桌凳破损比较严重,学生计算机数量达不到国家规定比例。部分学校科技综合楼建设,现代化师生餐饮楼建设,高规格体育馆建设等仍无法实施。四是教师队伍结构和专业化水平亟待加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高中教师新手较多,初中教师骨干匮乏,小学教师年龄老化;教师学科结构失衡、专业化程度不高,文教理,理教文,所教非所学问题比较突出,音、体、美等专业教师缺乏,新建寄宿制学校的生活老师配备困难。另外,教师队伍整体数量呈递减趋势,急需增补教师。教师培训强度不够,培训的广泛性、针对性、有效性有待加强。“名师工程”力度不够大,名师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五是现代化的学校管理制度有待健全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没有注重学校特色,操作性和实用性不强,并且有些制度已经陈旧,不符合现代化学校管理要求。在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过程中,民主化程度不够,操作不科学,权力过于集中,缺少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发展性的学校评价体系还未形成,大多数学校的评价机制还是建立在成绩和升学率的基础上,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为了加快我市基础教育现代化步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让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基础教育现代化,不仅是教育装备现代化,更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更新教育观念是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一是由政府主导在全市迅速掀起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广泛宣传,大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基础教育现代化理念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二是建议市政府出台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纲要和实施细则,明确我市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发展目标等,通过文件形式予以明确,便于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操作实施;三是在全市开展基础教育现代化强县(区)校创建活动,树立创建达标典型,逐步实现全面达标。
 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基础教育体系现代化
 一是以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突破口,科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规划上,要从长远考虑,尽量做到适度超前,避免重复建设;在建设中,要考虑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力求达到现代、科学,保证“三五十年不落后”;在政策扶持上,既要以有力措施扶持农村和薄弱学校加快发展,又要鼓励城区和优质学校继续发展、创新发展;在生源分配上,提倡按学区划分生源,坚决取缔“高价”和“贵族”学校,保障学校均衡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二是突破性发展学前教育,以“公办引领、民办提升”为思路,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大力发展符合现代化标准要求的公办幼儿园。鼓励和引导民办幼儿园逐步改善办园条件,并多向大众提供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同时,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把2-3年学前教育逐步纳入普及范围,推进基础教育体系实现现代化。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健全现代化办学条件
 一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资金投入上,要多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二是大力实施类似“义务教育提升工程”、“新课程新配置工程”、“阳光健体设施保障工程”等提升工程,以各类提升工程为跳板,逐步改善学校内部设施。三是加强基础教育专网建设和学校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教育为手段,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培养培训方式,打造现代化的师资队伍
 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师准入、聘任和退出机制,精简和压缩那些“在编不在岗”和“在岗不胜任”的人员,合理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切实解决多年来形成的“总数超编、骨干缺编”,“城镇超编、农村缺编”,“文教理,理教文,所教非所学”的结构性矛盾。二是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制定政策措施,鼓励优秀教师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同时提高教师向城区流动的门槛;建立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定期到农村偏远学校支教制度,促进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三是大力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以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水平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水平为重点,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类型、紧贴实际、针对性强的校长培训和教师培训,加大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名校跟班学习和到国内外名校进修的力度,定期对教师进行业务考试,不断提高校长的治校能力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四是大力加强“名师工程”建设。下大力气培养一批特级教师和教育专家,以及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使他们在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力争使我市的师资队伍在全省形成明显优势。
 五、目标引领,制度规范,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
 一是指导各学校结合现代化的大教育理念,从长远发展考虑,结合本校发展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二是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以新课改为抓手,逐步建立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研能力和水平。三是建立发展性学校评价体系,坚决摒弃以升学率和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实施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战略。四是建立激励机制。以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加大监督和制约力度,提高公平性,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执笔:同咏梅  修改:马天利  编辑:同咏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