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调研文章
关于提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2014-02-19 11:00:31


——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

 民进宝鸡市委员会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学校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市以建设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重点,坚持规划引领、加大投入,聚焦应用、搭建平台,着力推动信息技术和学校教育全面深度融合,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有力推进了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信息化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市、县财政专项投资明显不足,经费投入难以满足发展需要,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设备设施运行维护与升级缺乏长效的投入机制。校园网络、计算机教室主要依靠学校自筹资金和企业垫资建设,学校欠账较多。二是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不高。多媒体教室没有完全实现“班班通”,真正意义上的“校园网”数量不足,以新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多媒体设备还比较缺乏;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还处于低层次建设,距离数字化校园差距甚远。三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探索、创新不足。各级各类学校利用网络开拓学习空间、搭建学习平台的工作还比较滞后,名师课堂、名校课堂还处于起步阶段,异地同步教学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尚未开展,网上教学、教研活动开展不够广泛。四是教职人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有待加强。许多教师仅仅停留在制作课件、幻灯片等低层次水平,个别学校只是搞一些个别教师的展示性应用,没有把应用作为全体教师普遍的常规性教学活动来抓;部分学校没有专职人员负责校园信息化建设,制约了信息化工作的推进。

为了加快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建议如下:
一、加大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选取信息技术设施基础好、应用水平高的学校,由市财政投入资金建设“高清录播教室”和“互动课堂”,力争三至五年时间,实现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部达标。在资金投入上,要多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帮助农村薄弱学校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性、有效性、持续性。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通过学校自筹、企业垫资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建配。
二、健全信息化发展机制。建议由市政府牵头,成立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整体规划、科学指导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工作小组由市教育局统筹引导,市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技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共同参与,整体规划,专项实施,以确保教育信息化在资金设备投入、人事制度改革、技术应用创新等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迅速解决。充分发挥互联网综合效益,积极推进校园电子政务,探索完善教务管理系统、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网上阅卷系统等模式,推进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要设立专职信息技术人员岗位,具体负责信息技术设备、设施和网络日常管理监控、信息更新以及资源上传等工作,确保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的教学应用。
三、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要加大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深入挖掘本学科资源信息,建立一批有特色的精品课程,并逐步形成校校之间互通、互动、互补的信息资源平台,实现网络资源共享。通过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征集等活动,发掘推广应用成果,鼓励广大教师积极研究、开发和创新教育信息资源,不断丰富和优化教育资源库。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示范性网络研修社区和示范校等举措,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创新。
四、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要把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加大培训力度。教师培训要高度重视应用能力的提升,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的理论、方法以及含义构成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技能大赛、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等形式,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习惯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切实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素养。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评聘和考核奖励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编  稿:张 帆)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