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风采 > 理论研究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参政党建设
2012-12-28 15:53:36


民进金台高级中学支部会员  杨笃

    【摘要】民主党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民主党派具有提示完善、优化改善、脱贫催化、融合促稳和示范引导等作用。因此,民主党派要不断顺应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以思想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文化建设为支柱,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为载体,机关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实现自身和谐,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才能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地位 作用 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制度建设 文化建设 参政议政 机关建设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也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特征的精辟论断,既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又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国各个社会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一致认同的社会价值取向,也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各民主党派高度认同的奋斗目标。新世纪新阶段,作为与执政党一道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参政党,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清醒判断历史方位,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于不断提高参政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团结一切社会进步的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主党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参政党的性质决定民主党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肝胆相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是民主党派进步性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当前,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面对经济发展黄金期所凸显的各种矛盾,面对就业问题突出、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机制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权、民主等对我们进行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和智慧,实现集中领导和广泛民主的统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继续保持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因此,各民主党派要不断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坚定不移地拥护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这个信念,只能加强,不断完善,绝不能怀疑,更不能动摇。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一旦失去共产党的领导,历史就会倒退,中国就有可能四分五裂,民不聊生,中华民族将会遭受灾难性的横祸。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人民富裕将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基本政治制度,坚决反对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多党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才能有效地推进民主法制进程,才能奠定整个国家和谐稳定的政治基础。
二、民主党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是策划者、领导者、组织者,民主党派是参与者、合作者。民主党派接受并维护共产党的领导,这就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必不可少的强基固本作用。
首先,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职能起到了提示完善作用。
参政议政是法律赋予民主党派的权力。民主党派在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时,不需要也没必要隐瞒事实真相,能做到客观公正,实话实说。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真实性、及时性和建设性等特点,而这正是各级党委、政府进行正确决策所不可缺少的依据,有利于集思广益、择善而从。民主党派广泛反映社会各界别、各阶层群众的利益诉求,客观公正地反映社会弱势群体的心声,帮助党委政府了解民心民情民生,及时协调关系,化解矛盾,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其次,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职能起到了优化改善作用。
参政党与执政党间的互相监督,特别是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民主监督,能成功地减少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的失误和偏差。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各个子系统的配套与完善,需要健全的制度体系作保证,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民主党派作为共产党的挚友、诤友,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对共产党实行民主监督,督促各级政府做到勤政、为民、廉洁,监督各级领导干部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表现。通过监督,有效地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满意度,协助中共党委和政府尽快革除那些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的政策障碍,尽快建立起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法规、制度和政策,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公正的法制和政策环境。
第三,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工作起到了脱贫催化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让广大人民公平地、均衡地分享改革、建设的成果,实现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但由于历史、自然、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地域差别、城乡差别、行业部门差别等等,导致了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缩小这种差距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民主党派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智力支边等社会服务,坚持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实效,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系列工作,他们出主意搞规划,跑项目争资金,办培训兴教育,捐钱物做实事,使改革开放成果最大限度地、公平和谐地惠及社会个个成员,极大地推进贫困落后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促进全社会的安定有序协调发展。
第四,民主党派的利益表达功能起到了融合促稳作用。
民主党派能够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化解社会矛盾、理顺群众情绪的工作,更好地凝聚人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更好地支持和参与改革,为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进步贡献力量。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具体要求是,要努力调整利益分配机制,确保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方面,民主党派通过积极引导各自成员和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群众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利益格局的变化,引导各自成员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大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民主党派坚持以人为本,践行“参政为民”,深入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如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和要求,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从而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第五,民主党派的自我建设工作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
国家统一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团结和睦,物质丰盛富足,社会诚信友爱,政治清明法治,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有机统一,协同并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奋斗目标。全社会每个成员既是受益者,又是创造者,需要每一个成员都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和谐社会建设添砖加瓦。民主党派具有进步性,汇集了来自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他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的精神,运用法律、政策等多种手段,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优势,对党和政府决策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大量的智力支持,在引导全社会树立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诚信友爱和谐观念等方面做出了表率,堪称揩模,通过自身的党派建设对全社会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
三、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参政党建设
第一、着眼于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加强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是是民主党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根本保证,是提高民主党派成员整体素质的中心环节。随着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各种利益矛盾复杂尖锐,不同思想观念激烈碰撞,民主党派成员在思想上也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这就对民主党派成员思想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新时期民主党派成员思想状况的主要特点:总体稳定,积极向上,普遍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关心国事,参政议政,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复杂多样,多元开放,注重自我价值实现;动机不纯,思想脆弱,政治热情减退在一些成员身上有所表现等。长期以来民主党派思想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一些党派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注重活动过程,忽视活动效果。各民主党派经常举办报告会、培训班、研讨会、学习会、座谈会等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往往较多关注的是活动的过程,忽略活动的效果。二是注重集中活动,忽视基层活动。一些党派在重要事件、重大活动中,能注意紧跟形势,抓住契机,或表态、或举办活动。但对深入成员思想实际的教育相对较少,特别对一些活动开展不正常的基层组织,少有光顾。三是注重传统形式,忽视现代手段。目前政治思想教育普遍存在形式较陈旧、手段较落后、渠道较单一的弱点。形式上,大多是开会、听报告、读文件,或是聚餐、郊游等;手段上,基层党派机关办公设备落后,现代化信息网络尚未建立;渠道上,仍然较固定和单一,信息传递和交流缺少有效途径。
加强新时期民主党派思想建设工作要做到:第一,加强理论研究。从巩固和发展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战略要求出发,党派组织必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下,加强对我国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的理论研究,探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参政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科学原理和方法论,进而指导实践,改变和消除部分成员在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实践中,政治观念上的模糊和错误认识,不断提升党派组织各个层面的思想认识水平,准确把握党派思想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推动多党合作事业的不断发展。
第二,创新工作方式。要注意创新思想建设的方式方法,注重“四个相结合”(即与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参政议政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和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这样,才能调动广大民主党派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思想建设工作起到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的作用。第三,丰富工作内涵。新时期民主党派思想建设要在把握一致性和多样性上下功夫。根据成员思想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加大思想教育工作的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和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一致性约束多样性,不断增加同的成分,缩小异的成分,保持大原则上的一致。思想建设工作还应根据成员不同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避免一刀切,体现出不同的层次感和侧重点。同时,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成员的思想会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发扬与时俱进精神,增强思想建设工作的主动性、时效性和针对性,这对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如何发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着眼于和谐社会的政治责任,加强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才能使民主党派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合格的参政党。加强组织建设,就要提高民主党派的整体素质,就要从建设高水平的领导班子、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吸收培养高素质成员等方面着手,为民主党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除此之外,我认为搞好民主党派自身和谐是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
目前,民主党派自身不和谐主要表现为结构性的不和谐。一是年龄结构不和谐。民主党派地方基层组织,年龄普遍偏大,一些基层组织平均年龄甚至接近60周岁,而且退休成员已经过半。这样的年龄结构,精力和体力都受到严重的限制,职能的发挥、职责的履行就必然受到影响。二是知识结构不和谐。目前,民主党派的一些地方基层组织,其成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知识结构的单一,就决定了知识能力不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所需的知识能力,涵盖了经济、政治、法律、科技、文化、教育等人文、自然多种学科。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多种学科知识能力,单一的知识结构,势必影响和限制民主党派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三是界别结构不和谐。尽管各民主党派的组织结构从理论上讲有主界别和次界别之分,主界别和次界别还应该有百分之七十和百分之三十的区分,但是,相当多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实际界别结构是主界别往往超出十个百分点以上,甚至是单一化,而且即使是主界别,其构成元素之间的比例也不尽合理。这样不和谐的界别结构,就形成了人才的涵盖面过于狭窄,从而客观上就限制了民主党派职能的充分发挥。
解决民主党派结构性不和谐问题,根据实际情况,主要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要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民主党派组织内部存在的严重的结构性不和谐,已经危及民主党派自身建设,这并非危言耸听。如果结构性不和谐的问题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不仅直接影响民主党派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设。二要解决好组织发展问题。组织发展是自身建设最为重要的环节。要认真坚持注重质量、保持特色、组织发展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开拓创新,积极主动做好组织发展工作,要把组织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使命来完成,要在百分之三十的次界别空间里,充分做好组织发展的文章,使界别结构趋向合理、科学,使民主党派能够更好地肩负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的重任。三要把参政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把参政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的目的,就是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要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学习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领的基础。要在各级组织开展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进一步改善知识结构,明确政治方向,坚定政治信念,提高理论水平,拓宽视野,丰富思想,深化认识,活跃思维,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做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敏锐、思考问题深刻、研究问题到位、建言献策科学,履行职责有效。
第三、着眼于和谐社会的运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党派要自觉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世界政党制度的伟大创新。多党合作制度明确了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与国家管理。执政党与参政党肩负着不同的政治使命与政治责任,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并且,这一制度明确了执政与参政是同时进行,这就要求执政党与参政党必须共同合作,默契配合,和谐执政,和谐参政,实现执政与参政和谐,执政党与参政党和谐,和谐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党派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准则,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提高合作共事的能力,真正做到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党派其次要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其制度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参政党自身建设,而且直接影响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成效,影响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发挥,影响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就是要切实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系统规范、操作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体系。一是加强领导制度建设,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考核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合理的进退机制等。二是加强工作机制建设,着重建立起完善的参政议政工作机制、履行职能的人才保障机制、调研课题确立机制和工作激励机制等。三是建立健全民主党派的监督机制,对民主党派成员多党合作政治准则情况、贯彻执行组织决议、决定和工作部署情况、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各项制度情况、在政治安排和干部推荐中遵守制度和程序情况、保障会员权利情况、廉洁自律和民主党派作风建设情况等进行监督。
制度建设是带有长期性和保障性任务的自身建设,影响、制约和决定着参政党建设的整体成效和水平。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只有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形成上下重视、多方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不断提高广大党派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向心力和民主党派组织的凝聚力,把中国的民主党派建设成高素质的参政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着眼于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加强文化建设。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文化的发展”。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就必须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和吸收人类先进文化的积极因素,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
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我国历代知识分子以其“九死而未悔”的挚着担当了传承文化的重要角色。民主党派成员主要是中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本身就是各个领域中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因此,民主党派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民主党派要充分调动、发挥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宣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巩固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捍卫国家的基本价值观念;要善于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发掘包容、诚信、协作、以人为本等具有现代文明价值的宝贵成分,促进诚信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形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要善于从外来文化的先进成分中吸取营养,以不断丰富民族文化的先进内涵,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和对接;要发挥优势,积极推进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的繁荣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要善于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和现代传媒技术积极探索更加适应现代社会需要、更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形式。
文化维系和谐,和谐孕育活力。充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社会必定更加发展与和谐。
第五、着眼于和谐社会的民意基础,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参政党重在“参”字。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也是民主党派的重要工作。参政党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好自身的作用,就必须牢固树立“参政为民”的思想观念,提高相应的参政能力和水平。反映社情民意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形成了不同利益群体和利益诉求,当前,各民主党派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着眼点,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为巩固和发展同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人力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广泛联系社会各界人士,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如实反映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协助中共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增强政党监督意识,强化民主监督职能,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要以实现执政与参政的和谐为要求,建立健全参政党参政议政人才储备和人才培养机制,要花大力气从参政党中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专业人才中发现和选拔参政人才,做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中,注意给他们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在参政议政实践中,提高成员的政治水平和能力,逐步建立一支参政议政的骨干队伍。同时,作为民主党派成员,都应从自我做起,多说和谐之话,多做和谐之事,多谋和谐之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牢广泛的民意基础。 
第六、着眼于和谐社会的示范效应,加强机关建设。
党派机关是党派的窗口、形象,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发挥参政党作用的工作机构和服务机构,承担着组织、联络、协调、指导、管理、服务等多项职能。加强机关建设,是提高民主党派履职能力和水平的需要,积极探索建设适应新时期工作需要的“学习型”、“和谐型”、“服务型”民主党派机关是构建和谐社会赋予民主党派的任务。
加强机关建设,首先,抓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活动,打造学习型机关。建立健全办公会议制度和学习制度,选择最佳学习载体,座谈交流与参观考察培训相结合,激发机关干部自觉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学习的实效。其次,抓规章制度落实,打造和谐型机关。把现有规章制度落实到位,结合实际补充完善,机关工作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位,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倡导和谐合作,做到相互“补台”不拆台,学习为主不揭短,工作到位不越位,相互关心不多心,努力形成内和外亲、团结和谐的机关形象。第三,是打造服务型机关,要求机关干部改变工作作风,转换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一切要与时俱进,要由原来的坐、等被动型工作转变为走、行主动服务型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疏通与政协及各下设部门的沟通渠道,为党派成员开展活动创造条件,积极为本党派及广大成员履行职能搞好服务。
党派机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党派的精神面貌。党派机关工作的紧凑有序、有条不紊,和谐合作的正气有助于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开阔新视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助于引领社会风尚,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感染周围的群众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潮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重大历史责任,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伟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实践,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新时期,各民主党派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民主党派要不断顺应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以思想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文化建设为支柱,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为载体,机关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实现自身和谐,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才能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才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编  辑:同咏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