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风采 > 理论研究
民主党政治交接问题的研究
2016-08-21 10:02:54


清姜小学支部主任 赵前
 
    政治交接是一个政党或政治组织坚持与时俱进,坚守政治理念,不断实践自身政治抱负的长期传承过程。各民主党派政治交接,是遵循政党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传承自身政治理念和优良传统,增强参政党的生命力,实现参政党价值的强基固本之举。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各民主党派政治交接,对于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实现本溪建设“三都五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内涵
    政治交接的内涵非常丰富,涵盖了参政党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其特定的内涵,包括政治纲领、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品质、政治态度、政治经验以及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的交接。经过数年的发展变化,政治交接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重点是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关键是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核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目的是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推动和实现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重要意义
    政治交接是一项事关全局、意义深远的根本性任务,是民主党派遵循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传承自身政治理念和优良传统,增强参政党的生命力,实现参政党价值的强基固本之举。
    第一,搞好政治交接,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从根本上说,政治交接就是解决坚持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的问题。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政治保障。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历史责任。各民主党派搞好政治交接,有利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搞好政治交接,是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既需要不断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又需要各民主党派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搞好政治交接,是参政党提高履行职责水平的基本前提,是巩固和加强申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重要基础。只有搞好政治交接,切实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才能把民主党派老一辈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进一步的坚持和发展。
    第三,搞好政治交接,是实现本溪建设“三都五城”伟大目标的必然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步入东部发达地区的行列。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需要全市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也需要充分发挥各党派、备团体、各民族、备阶层和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搞好政治交接,加强自身建设,有利于提高民主党派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巩固和加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特别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共同政治准则,促进政党关系的和谐,为实现本溪全面振兴创造良好的环境、凝聚强大的力量。
    三、各民主党派要做好政治交接,既要总结汲取自身的历史经验,更要学好中共十七大的精神,并把二者结合起来,要突出地解决好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认清各民主党派的历史道路。各民主党派在革命中与中国共产党合作,1948年一致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口号,接着在1949年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联合政府,就自然成为参政党,形成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各民主党派对革命胜利、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自身争取了光荣的地位和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各民主党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言献策,开展科技扶贫等多种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的信念和理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二个问题,认清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色和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的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色和优势。能不能认清和坚信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色和优势,可以说是能不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大考验,也是各民主党派政治交接中的一个根本问题。
我国有八个民主党派,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实实在在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他们代表着我国社会上一定的阶层和群体,经常向党和国家反映这些阶层和群体的意见,代表其合法利益,同时通过其代表人物吸引这些阶层和群体有序地、建设性地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来,避免无序的、消极的活动。第二,既然他们代表着不同阶层和群体,就不可能没有不同意见和矛盾,政党之间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不可能没有批评和争论,但这些批评和争论都是在体制内有序地进行,基本精神是合作、参与、协商,达到集思广益,共同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使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第三,我国各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的地位,更需要得到各民主党派的监督。但这种监督也是在体制内有序的建设性的监督,是在合作、参与、协商中通过批评、建议实现的,互为诤友,共同提高。第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实行选举、投票。重大问题都依法定程序,投票表决。但是,通过协商,集思广益,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占少数地位者的合理意见也是一种民主的重要形式。正确的意见,经过充分说理,使人理解和赞同;不正确的意见,经过协商,加以修正。然后再进行投票,就可以顺理成章,使多数人一致投票赞成。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已经发挥了很大优势,但需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特色和优势的教育,需要长期坚持不懈;更重要的是,需要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方面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靠事实来使人心悦诚服。
    第三个问题,认清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各民主党派要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更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各民主党派具有知识密集和人才密集的优势,深入领会和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就能更好地发挥优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把握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完成政治交接任务的方法和途径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过去半个多世纪所走过的政治发展道路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未来政治发展的一个基本定位。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就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现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一基本目标和要求,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反映,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制度设计,就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支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制度体系。应该说,这就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框架。胡锦涛同志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在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时指出:“要继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持社会公平正义,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反复探索开辟的一条适合中国历史和国情,体现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政治稳步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毫无疑问,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民主党派政治交接的核心问题。我们必须在什么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以及怎么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问题上不断加深认识,才能保持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故我们要把握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完成政治交接任务,我们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传统教育,提高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各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从1997年提出,至今已走过了十五年的发展历程,这十五年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各民主党派也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换届历史阶段。换届后,大多数新一代党派领导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九十年代后加入党派的年轻一代。他们的整体素质较高,大部分是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他们年富力强、知识渊博,学术造诣深,思想活跃,富有开拓精神,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成长环境不同,新一代没有像老一辈那样长期与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亲身经历,有些同志难免对多党合作的历史缺乏了解。因此,政治交接的关键和首要问题就是要加强传统教育,让年轻的一代了解民主党派与中共合作的历史,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使老一辈党派领导的政治立场、优良品德与优良传统在新一代身上不断延续和发扬光大,从而增强接受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为此,需要教育和引导广大成员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自觉贯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纲领,自觉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自觉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分忧解难。特别是在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着新的挑战,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就更加需要通过传统教育,引导广大成员在任何时候和情况下,都坚定地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加强理论学习,牢固实现政治交接的思想基础。政治交接最主要的是思想政治上的交接,是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上的交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是民主党派实现政治交接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因此,换届后各民主党派要加大培训力度,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理论与政策,使广大成员在政治实践和工作实践中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有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在事关全局、事关根本原则的问题上要是非分明,头脑清楚,能自觉接受和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
    3、强化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为政治交接提供组织保证。在政治交接中,新一代党派领导班子和骨干队伍无疑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只有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了,才能带领党派成员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履行参政党的职能,从而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作用,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政治权利和社会责任。加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就是要按照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选好人,配好班子,这是实现政治交接的组织保证。具体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要根据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好政治关,选拔好人才。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其领导班子成员的选拔配备至关重要。在配备民主党派领导班子成员时,要选好领导班子的一把手。因为一把手是领导班子的带头人,是一班之长。作为一班之长要具备较高的素质,重点要考察以下四种能力:首先要有导向能力,即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要有决策能力,即有全局观念和统筹规划的水平,把握工作大局;第三要有协调能力,能很好地处理协调班子内部关系,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要有示范能力,即在各方面都能为班子成员作示范表率,真正发挥带头人的作用。
    (2)针对领导班子和骨干队伍中新成员多的现状,提供多方面的帮助。主要从以下四个关键之处对他们提供着力的帮助:首先,着力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着力帮助他们提高政治水平,善于从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判断形势,抓大事、议大事;再次,着力帮助他们提高领导水平,增强带领广大成员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能力;最后,着力帮助他们提高参政议政水平,自觉承担起参政党的历史使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此要有计划地对民主党派新一代领导班子成员和骨干队伍进行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培养机制,通过培训教育,实践锤炼等提高他们把握政治方向的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使他们在业务上进一步发展、在政治上进一步成熟,使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3)要为新一代领导班子和骨干成员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和舞台,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首先,党委统战部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新一代领导班子开展工作,给他们搭设更加宽广的舞台,拓展更多的渠道,为年轻的领导班子施展才干、积累经验、提高知名度、树立威信、夯实群众基础等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次,对领导班子成员在政治上和生活上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帮助,对他们开展民主党派工作时遇到的困难,统战部门要尽量予以解决。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政治交接,从而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更加巩固和发展。
    “政治交接”是一个长期、复杂、甚至是艰巨的系统工程。从1997年提出政治交接至今,应该说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在经过几代领导班子交接、更替之后,民主党派的参政党意识、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关系不但没有削弱,而且得到了加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长期的、艰巨的和复杂的,因此,要清醒地认识到坚持、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和光荣事业。政治交接始终是民主党派新老交替的主题,不仅要贯穿在换届过程中,而且要贯穿在换届以后领导班子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贯穿在这一次换届中,还要贯穿在以后的各次换届中,只要上述背景继续存在,政治交接就不能停止,对政治交接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要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高度,不断推进政治交接,力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我国统一战线和社会主义多党合作事业的继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编稿:张帆)
 
  
  
  
  
  
  
【打印】 【关闭】